栏目分类
生产线上药液自动滴灌、智能打包的药箱自动升入仓库、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……进入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一家制药企业,没有闻到浓烈的中草药味,没有见到在大火上烹煮的中药罐子,取而代之的是这样科技感十足的场景。
甘肃普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军锋告诉记者,中药工业化生产并不是件新鲜事,各个生产环节的智能化程度很高,但是环节之间的闭合性和连续性是中药企业一直攻关的难题。

走进二楼生产车间,清洗消毒、滴灌、贴码、打包、运输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,十多米长的生产线上,所有的操作一气呵成、分秒不差。魏军锋说,公司今年又增加了3条智能生产线,6条生产线进行“倒班制”,提高了生产效率,以前日生产9.6万盒产品,现在达到日生产近15万盒。
同时,每个生产环节都经过了优化设计。贴标环节用高速摄像头实时监控,发现问题立即报警并自动剔除。包装环节配备了赋码系统,可以实现产品全程追溯。魏军锋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:现在经脉顺畅了。

坚持科技赋能,让中药生产更加智能化。走访甘肃省中药生产企业,记者看到很多如甘肃普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样“创新突围”的案例。
走进甘肃泰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厂房,一台膏药摊药机12小时左右可产出4万张膏药,产量是传统生产工艺的6倍。
药材比例不好掌握,炼熬膏药火候难以把控……为了克服这些不确定因素,企业近年来先后自主研发自动化炼膏设备和自动化摊膏设备,生产实现全流程自动化。生产周期整体缩短的同时,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。
“现在年产量能达到3000万张。”甘肃泰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锡银说,“在此基础上,企业还计划打造智慧云端,将全国的销售信息、订单数据集纳到大数据库中,完善上下游的数据链,进行智慧化管理。”
发展中医药,传承与创新都需要做好。武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科科长魏晓琴表示,中医药智能化发展有助于规避传统生产方式周期长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,为中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据了解,武威市去年完善了特色医药产业链发展重点项目清单,今年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创新平台建设,提升产业发展水平,鼓励企业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,推进当地优势产品二次开发,支持企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改造提升,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,提升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。(记者白丽萍)
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5-04-19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 今年来了8个国家20名医生
- 2025-04-19从小众游戏到“精神桃源”,两周年的它为何成为“品类天花板”?
- 2025-04-19财经聚焦|三大指数继续上行 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扩张——透视3月份PMI数据
- 2025-04-19神工股份:3月27日召开业绩说明会,汇添富基金、中金公司等多家机构参与
- 2025-04-19宁夏中卫进京推介文旅资源 邀北京市民打卡“塞上江南”